据新华社电近日,发现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蓟州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塘坊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夏商发现了夏商、期遗东汉和明清等不同时期遗存50余处,存余处出土了各个时期不同质地文物及标本数百件。发现 夏商时期遗存是夏商本次考古的重要发现。“遗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期遗陶器残片,陶器以生活器皿中的存余处炊器和盛器为主,主要器物类型有鬲、发现甗、夏商盆、期遗罐等,存余处陶质以夹砂红陶为主,发现纹饰见有绳纹、夏商附加堆纹、期遗弦断绳纹等。”塘坊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甘才超介绍说。 据了解,塘坊遗址夏商时期遗存的新发现,是天津考古在蓟州城区范围内第二次发现夏商时期遗存。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盛立双表示,该遗址的发现和后续整理研究,对深入认识探讨京津冀地区夏商时期燕山南麓同期考古学文化交流、互动和文化格局、演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次考古还发掘出3座东汉墓葬,均为南北向长斜坡墓道砖室墓。“根据墓葬规模和形制推测,等级相对较高,目前还在发掘之中。”甘才超说。 此次考古又一个重要收获是在遗址范围内发掘出明清时期平民墓葬30余座。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04年开始,以蓟州桃花园明清墓地发掘为契机,与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合作,启动了蓟州区明清人骨保护与研究工作。通过十余年的工作,已采集明清时期人骨标本逾600例,初步建立起华北地区最大的明清时期人骨标本库。 “塘坊遗址明清墓地的发掘,为已建成的天津华北明清人骨标本库又增添了一批重要实物资料。”盛立双说。 |